我是大 J,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
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,当好妈妈,更当好自己 ~
你们有没有哪些瞬间,觉得,养个娃真好啊 ~
对我来说,养娃的高光时刻,就是每天母女俩或长或短的瞎聊天。
小的时候是每天晚上给她洗澡的时候聊,后来她自己洗澡了,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外面陪她聊。
可以说,随着小 D 慢慢长大,我们大部分的亲子时光或者教育时光,都是通过聊天发生的。这个之前也和大家说过� �(戳这里查看旧文)
小 D 已经是个 11 岁的孩子了(虽然写出来感觉也不是很大),但她还特别"幼稚",这个年纪的一些小女孩心思还完全没有,总是傻乐傻乐,也更加偏好和男孩子们玩打打杀杀的游戏。
她的脑回路经常和别人不一样,所以每次聊天还经常有让我惊喜、惊吓或者好笑的时刻。
今天分享几个我们日常聊天片段吧。(也欢迎你们来文末和我分享,你们的高光时刻)
01
我被暖到了
小 D 之前沉迷"迷你世界"里面的"打打杀杀",我就顺势和她聊了一个话题,外星人入侵了怎么办?
老母亲的我,本来想着就是聊聊怎么进攻反击,没想到小 D 第一句话是,"我会先去聊一下,他们为什么去入侵,也许有误会。"
这着实让我惊讶了一下:"你这个点,妈妈没想过诶。"
小 D 很自然地说,"对啊,没有无缘无故就要打人吧,哪怕是外星人。"
——哇,老母亲被治愈第一次~
"那如果不是误会呢?"
"如果不是误会,我就拼了,一定会拼尽全力去防御,打不过了的话,就先保护好自己要保护的人,一起撤离。"
总爱在泥巴里打滚,在草丛里追风的小女孩长大了� � � �
没想到她连打不过的结果都考虑到了,我就继续说,"打不过要撤离,被入侵要离开地球家园,我会挺难过的。"
这时,她突然停下来,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拥抱,抬起头很认真地和我说,"没事啊,可以去其他地方继续建立家园,不用难过的。"
——老母亲被治愈第二次~
"那不难过了,我也会记恨那些外星人的。"我似乎不太甘心地继续说。
结果小 D 完全没有受我的影响,她又说,"不用啊,你多想想新的家园,又会很开心的。"
——老母亲被治愈第三次。
讲真,这是我在养育中最温暖的体验,就是经常不经意地,被自己孩子的想法 / 语言 / 行动暖到。
是孩子,经常提醒着我,在这个不那么容易的成人世界里,带着善意和希望,用力地生活着。
02
水桶满了,怎么办
"妈妈,我告诉你一个秘密,我脑袋很特别。"
"哪里特别了?"
"你看,我脑袋上面有个水桶。"
"哇,真的呢,有个大水桶啊,好特别。这个水桶派什么用的啊?"
(我是有了小 D 后才变成幼稚鬼的,经常会特别自然地配合她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)。
"你知道吗?如果水桶里的水满了,我就会发脾气。我小时候水桶经常满,我经常发脾气,你记得吗?"
"嗯,我记得的。那什么情况下水桶会满呢?"
"我累了、饿了、经常失败了、烦躁了、不耐烦了,这些都会让水桶迅速变满,然后我就会发脾气。"
徒步爬山还是很修炼她的心性的,逐渐理解了"在路上"就是一个人的较量
"但我觉得你现在情绪管理有进步的呢,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水桶的水不满呢?"
"吃饭、睡觉、和你打怪兽、运动,去外面走走,冥想,这些都能帮助我的水桶不满。"
(你们别问什么是"打怪兽",就是字面意思,奥特曼打怪兽的"打怪兽")。
小 D 一直是个暴脾气,基本上没见过她发脾气的朋友,都会想当然地觉得,她是个天使宝宝,一方面是个女生,一方面又长得娇小。
但凡见识过她发脾气的,都会"吓一跳",有个朋友的原话是——和你家比比,我儿子发的脾气都是"毛毛雨"了。
所以翻翻我的旧文,占比比较高的都是情绪管理、管教引导。经常有人留言说,你这些方法没用,孩子发脾气就要吼,又要骂。
是啊,我当时写的那么多方法,的确对小 D 没用,她到现在仍然不是个脾气好的孩子。
唯一有用的就是,这些年她对于自己情绪的觉察越来越敏锐了,也会面对自己的情绪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调整(虽然有时候仍然做不好)。
我想,这可能就是我学习育儿的目的吧,从来不是为了控制孩子,而是教给她方法,告诉她:
这个世界有各种课题,现在是和自己相处,未来是和别人相处,哪怕不容易,我们永远有解决办法。
03
我不要,我有自己的想法
当然,也别总觉得小 D 很暖很好,自从她去了幼儿园后,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,不信你们看。
"小 D,来,我要给你拍个视频。"学校规定,教师节要给老师送祝福。
"我不要!"
"嗯?为什么不要啊?向老师送祝福是表达感恩,这是应该做的啊。"
(老母亲已经想好了怎么进行感恩教育引导了)
"如果我想要表达祝福,我会自己和老师说的,当面说,我不要拍视频啊。"
(老母亲腹稿几千字全部作废了,小 D 说的对!)
永远爱蹦蹦跳跳的姑娘~
小 D 老师有次找我,和我说,请小 D 起来回答问题,她没答上来。老师就指了指脑袋和她说,"上课老师讲的内容,需要放进这里。"
没想到,小 D 一脸无辜地回答说,"我放进去的,但是我站起来的时候,它们都丢了。"
(好像也能解释得通,但又总觉得有点问题是怎么回事~)
你们肯定也好奇我会怎么做,中心思想之前写过文章了� �不爱听我也想说:别太把老师的话当回事
录视频这件事,我是支持小 D 的做法的。我和她说,"你说得对,咱们不录了。老师如果批评了,妈妈和你一起面对。老师批评的原因是,我们没有完成集体要求的任务,但你的这个想法妈妈是认可的。"
第二天,小 D 在班级里被点名批评,我也被家长群里点名了,但我仍然站女儿这边。
第二件事,我们晚饭后又聊天了,我没有预判,也没直接教育,就是和她聊天,问当时发生了什么。
得知小 D 的确是这样,老师一叫她,她紧张了,结果记住的答案就忘记了。我和她开玩笑说,"呀,你看你的脑袋上有个洞,难怪老师一叫你名字,内容就丢了,哈哈哈哈哈。"
她自己又好气又好笑地和我争辩,"我才没有洞了,大部分内容我都记住的。"这件事就翻篇了。
人慢慢长大,就会遇到主观想法和客观世界发生碰撞,比如学校有学校的规定,老师有老师的要求,我们也有我们的期待。
但不要忘记了,小孩也可以有小孩的想法。
我从不认为,大人说的,小孩就要遵守;老师领导说的,那就是权威。如果说把我的育儿精髓翻译成一句接地气的话,那就是:做人做事要讲道理。
但凡逻辑自洽,道理讲得通,我就会站在小 D 一边。
如果非要说,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,我唯一希望给小 D 的起跑线就是:
让她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成长,而不是被世俗标准推着走。让她可以永远保持说真话,分享真实感受的勇气,而不那么早地学会"世故"。
长大以后还要当大人好几十年,那么在做孩子的时候,幼稚就幼稚一点吧。
这些年写了 2000 多篇的文章
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
欢迎点击下方标签直达相关内容找到答案哦
话题索引
早教兴趣班
亲子沟通相处
亲子阅读
性格培养
管教引导
睡眠刷牙
社交能力
家庭教育选择
好好吃饭
内驱力培养
书单推荐
幼小衔接
婚姻关系
美容健身
资源总结